【导言】

    “一个西洋画家表现中国山水,一个中国画家画的西洋水彩写生。”刘大为先生和西班牙艺术家林德的联展“中西之美”近日在西安开幕。与以往的联展不同,两人在艺术语言上实现了一次“交互”,正是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为中西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打开了一种新的方式。也对中国艺术如何认识世界的多元化格局、建立属于自己的评判体系有重要作用。而针对这一场对话中的东西方文化美的“互换”、艺术在文化复苏中的角色建立等话题,雅昌艺术网总编朱文轶与展览的主角、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艺术语言的“互换”】更多 >>

朱文轶:这次展览的题目“中西之美”是一个怎样的中西对话?
刘大为:“中西之美”是我和一个西班牙艺术家林德的联展。展览起因很偶然。今年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我的一个小型个展。西班牙艺术家林德看了展览,非常有兴趣。后来,主办方通过西班牙驻中国使馆,找到我,提出2013年是中国和西班牙建交40周年,何不举办二人的画展,作为中西建交的首个文化交流项目。他提出的创意很有意思,一个西洋画家表现中国山水,一个中国画家画的西洋水彩写生,相互对照。
朱文轶:您的作品里边什么打动了他?
刘大为:他喜欢我展出的水彩画,觉得看起来是西洋水彩画,却很有中国水墨的韵味。他还对一幅较大尺寸的中国画《雪域生灵》极有兴趣,是以写实与写意之间的水墨手法表现风雪状态下的牦牛群。这幅画大面积的白,极少的黑灰,只在一匹牦牛尾上有一抹色彩。据说他看了这幅画很长时间。他说很佩服中国画只有黑白,却能表现很丰富的主题和情感。
朱文轶:这个展览的主题在您的过去创作经验里是不是很特殊的?
刘大为:参加过很多中外交流的展览,但像这样的二人联展没有过,筹备时间比较仓促。所以这次展览林德基本没有拿他新的作品,而是他2009年画的黄山,我的作品是按照丝绸之路的思路来呈现的。这是一次中西艺术的交流、对比,展示中西文化各自的魅力与相互的影响。
朱文轶:本来应该是主流艺术的这一块怎么去呈现它应该有的影响力?
刘大为:这就是东西方艺术的相互认知方面,了解方面的一个差距,这应该说跟我们大的背景有关系。近百年来,我们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甚至文化,我们是一种吸收的状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的都是西方的东西。

林德作品  《一览众山小》

林德作品 《一览众山小》

刘大为作品  《英国小镇微雨》

刘大为作品 《英国小镇微雨》

【艺术在文化复苏中角色是什么?】更多 >>

朱文轶:文化复苏的过程中,艺术、艺术家、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刘大为:你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我们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这是一个大趋势,在这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各方面的交流都会频繁,包括文化,相互的影响、渗透、融汇会越来越摆到我们的面前,但是这个时候更应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示到全世界的面前,我们也要自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从政府有关部门,艺术家,民间团体和整个社会都要努力。我们要认清这样一个形势,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大支持,艺术家也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具体到我们美协,也要在当前世界文化的频繁的交流当中,尽可能的努力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展示到世界各国人民面前,让大家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经过各种努力把我们的好东西拿到世界各国去展示,让他们更了解中国的艺术和艺术家。
    当然现在世界上进入一种当代艺术的状态,对现当代艺术大家的认知各自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的把好的作品都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去认识、了解。因为当代是一种世界各国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对艺术的看法、评判有各自的标准,这个时候或许需要建立我们自己的评判标准,不能跟着别人后面说。建立我们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刘大为《友谊关》

刘大为《友谊关》

【用传统表达开放的世界】更多 >>

朱文轶:什么是好的艺术?我们怎么用中国传统的东西表达更开放的一个世界?
刘大为:各国艺术,现当代艺术都有它非常优秀的东西,我曾讲过,对外来艺术不是一味地去照搬,也不是一味地否定,我们一定要学习各种文化中最好的东西,优长的东西,来丰富、充实我们自己,这才能致力于世界艺术之林,才能使你的文化不断地丰盛,我始终是这种观点。
朱文轶:我们有一个文明的主体,西方话语权又是一个体系,这几个体系很难融合。
刘大为:这个是正常的,每个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他对文化艺术的认知,跟他自己的修养、境界不同。这都允许,现在是很开放的一种艺术创作环境,我的观点是不断地继承和吸收、开拓和创新。   
朱文轶:美协能不能让所谓体制外、体制内的力量更好地资源整合?
刘大为:这也是我在美协这么多年工作的目标之一。我们始终坚持为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服务,将各种资源整合并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全国的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中兼容并蓄,各个流派、各种创作风格的艺术家相互借鉴,相互理解,在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的格局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不断地认知自己的民族文化,也不断地认识世界文化。
朱文轶:您说“艺术品是要给大多数人民群众看的,这个原话是不是这样的?
刘大为:我是这样讲的,我说:“社会分工不同,艺术家是用艺术创作,用艺术服务于社会,就像农民种粮食给大家来解决吃的问题,工人生产的服装给别人穿、工人生产汽车给大家开……艺术家的责任就是你生产的艺术品也要为社会服务。” 当然如果有的艺术家坚持说是为了自己创作,或只是给少数人看的,那是他个人的自由。

林德《云中百合》

林德《云中百合》

刘大为《周庄双桥》

刘大为《周庄双桥》

中西之美 更多 >>

  • 刘大为、林德绘画作品联展

    刘大为、林德绘画作品联展
    “中西之美”画展源起于法国巴黎的“东方之美”刘大为画展。2012年6月,林德由马德里赶赴展览现场,一进展厅,他被迎面而来的《雪域生灵》所震撼,当即萌生了与刘大为举办绘画联展的愿望。
  • [视频]刘大为、林德作品联展

    [视频]刘大为、林德作品联展
    2013年元月,林德代表西班牙王室、西班牙政府和西班牙文化界参加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的“中西之美——刘大为、林德绘画作品联展”,展览为中西建交40周年文化交流拉开帷幕。

专访刘大为 更多 >>

  • 巴黎个展“东方之美”

    巴黎个展“东方之美”
    “中国有大量非常优秀的主流美术作品,却因为经费问题,很难走出去,如何让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真正的艺术魅力,是我一直都在想的事。”在巴黎成功举办大型个展归来的刘大为仍重复着他的心愿。
  • 中国画艺术走向世界需要自信

    中国画艺术走向世界需要自信
    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中国画艺术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美术界需要发扬传承与创新精神,带着对中国主流文化的自信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在世界艺术之林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